“回報社會、奉獻愛心才是最美的人生”是她的座右銘,“致富思源,助學濟困,關心家鄉發展,竭力爲民解難”是她的不懈追求。她就是市工商聯執委,蓬安縣人大代表、縣新聯會副會長、富森木業總經理周瑞珍。
助学二十载 大爱满蓬州
見到周瑞珍時,是在清晨時分的相如一小門口,只見她一邊指揮著工人把車上的物品搬運至學校內,一邊與上學的孩子們親切交流。該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蔣偉告訴我們,“六一”將至,周瑞珍帶著學習用品又來看望她的“孩子們”了——那些家庭困難和品學兼優的學生。因爲經常在學校助學活動中出現,孩子們都喜歡與她互動,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還親切的喚她“周媽媽”。
幼年喪父,爲了家中兄妹不得不早早辍學的經曆,既是周瑞珍的一生之痛,也是她堅持開展助學濟困的根源——她不希望今天的孩子重複自己曾經的遺憾!
爲籌建電子閱覽室捐款,爲鄉村小學留守兒童送關愛,爲困難學生捐贈書包、書籍和助學金……自2006年開始,周瑞珍已連續20年參與縣工商聯組織的“光彩助學”、縣新聯會組織的“愛心助學”等活動,先後資助13名優秀學子完成了從小學到大學本科段的學業,並積極幫助他們實現就業,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對貧困留守學生賴敏,她每年爲其全額支付學費、文具費,購買衣物等,16年如一日,先後資助其4萬多元;她幫扶的學生陳秀娟,如今已是重慶某校的一名教師,受周瑞珍的影響,她現在也資助了3名學生,用她的話說:“我的工資雖然不高,經濟也不寬裕,但我要力所能及地幫助我的學生,把‘周媽媽’無私的愛傳遞下去”。
创业报桑梓 公益暖乡邻
“在我人生的低谷,有很多人幫助過我,因此,生意有了起色後我也開始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周瑞珍說。
她創辦的富森木業雖爲小微企業,卻致力爲失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近年來,即使囿于大環境,建材行業受到極大沖擊,周瑞珍也始終初心不改,先後幫助14名失業青年實現了再就業。員工劉紅霞動情地說:“周姐不僅讓我和我的姐妹們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還手把手地教授建材知識和營銷技能,讓剛進富森木業時什麽也不懂的我們,都有了一技傍身。我們從心裏非常地尊重和感激她!”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也必須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周瑞珍說。爲蘆山地震捐款救災、到敬老院爲孤寡老人送溫暖、到貧困村扶貧幫困送溫暖……二十年來,她在各個行業的資助金額累計超過40萬元。2016年以來,她積極投身精准扶貧,傾力助農致富,爲團堡嶺村捐助種子、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産物資合計金額數萬元,支持村民發展種養殖業,先後幫助15個困難家庭實現了脫貧奔康。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周瑞珍表示,自己將一如既往地熱心公益、反哺社會,用愛心傳遞公益正能量。
为民办实事 履职显担当
優秀人民陪審員、巾帼社區創業帶頭人、市優秀“愛心媽媽”、濟困助學榜樣、縣“十佳企業家”、市“十佳女創業者”……走進周瑞珍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滿牆獎牌獎杯。榮譽等身,她最珍惜的卻是縣人大頒發的“優秀人大代表”。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爲人民。”周瑞珍先後當選縣十七屆、十八屆人大代表,這一身份令她自豪,也賦予了她更多的責任與使命。她積極參與人大組織的各項活動,用實實在在的付出架起了與選民的“連心橋”。
在“我爲群衆辦實事—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中,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實事一直是周瑞珍關注的重點,經過深入調研,她先後提出了關于老城區道路路燈維修、汙水處理、解決縣城停車難問題等方面的建議二十余條,其中多項被政府采納落實,推動了群衆急難問題的化解。在了解到桃園小區和城南橋社區部分公共設施受損後,她第一時間聯系社區幹部進行隱患排查,並捐贈資金進行了修繕。“有困難找周代表,她總能幫我們解決!”提起周瑞珍,群衆無不交口稱贊。
位卑未敢忘憂國。當選人大代表以來,周瑞珍帶著群衆的重托,一有空就深入社區、鄉鎮調研,積極傳遞基層聲音,先後提出意見建議10余件,《關于河舒河排汙改造治理的建議》《關于加強我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建議》等被縣人大列爲重點件進行督辦,有力推動了縣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一個柔弱的農村女性,能把企業做到行業翹楚已然令人敬佩,能把愛心傳遞、將慈善事業進行到底更是令人動容。如今,她正在放飛新的夢想:努力收集社情民意,提出意見建議,爲助力建設浪漫宜居繁榮的現代化蓬安作出新貢獻!
文圖:蓬安縣人大常委會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