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工商联创新构建“政企联动-法治护企-金融活水-数字赋能-生态共建”五维服务体系,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优化營商環境新路径。截至2025年6月,服务企业386家次,问题解决率81.5%,企业满意度达90.2%,“双蓝护企”相关经验获全省推广。
一是政企聯動從“面對面”到“雲端見”。依托“企業之家公共服務平台”創新“1+N”對話機制,在原有“統戰部長面對面”活動基礎上,增設“政企早茶會”“線上懇談廳”等場景。今年上半年舉辦活動11場,收集建議57條,48小時響應率達100%。嘗試學習“浙裏辦”模式,企業線上即可提交訴求、查詢進度,實現“問題直通車”。
二是法治護企從“事後維權”到“事前防控”。擦亮“雙藍護企”品牌,聯合檢察院搭建企業法律風險數據庫,覆蓋合同糾紛、用工風險等9大類預警模型,目前已創建“雙藍護企”工作室6個。推廣“零成本調解”,聯動司法局設立商事調解中心,創新探索建立律商結對包聯機制,積極拓展多元化法律護企渠道,律師包聯企業增至36家,上半年化解勞資糾紛2起,爲企業止損280萬元。
三是金融活水從“單點授信”到“鏈式賦能”。利用常執委會、輪值主席會等契機,積極動員轄區內金融機構參與活動,促進銀企合作共贏,提高普惠金融産品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帶動了4家金融機構與14家民營企業、2個行業商協會簽訂授信協議,授信額度達到7.2億元。借鑒江蘇“蘇鏈通”經驗,推動2家銀行爲汽配、絲紡産業鏈定制“訂單貸”“倉單質押”産品,授信額度突破3億元。
四是數字賦能從“信息推送”到“生態服務”。依托“嘉陵商彙”微信公衆號和微信群等平台,有序推出系列惠企服企專刊,積極宣傳解讀相關涉企惠企政策,提供企業發展資訊;及時發布民營經濟領域相關政策、招商引資及各類活動信息,及時解答民營企業提出的問題。截至目前,共發送各類信息200余條,發布《民營經濟健康指數報告》4期,有效實現了資源共享。
五是生態共建從“單兵作戰”到“協同發展”。组建“嘉陵商盟”,联合吉利、凸酒2家龙头企业共建检测共享中心,降低链上企业研发成本35%左右。推行“企业家督政”,聘请20名企业家担任“營商環境体验官”,参与政策制定评估。
文字:王彦博 编辑:秦 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