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綿廠房內,工人們忙生産、趕訂單。
本報訊(蔣語涵文/圖)近日,筆者走進位于嘉陵工業集中區的銀海絲綢改造擴能及形象提升項目現場,只見寬敞明亮的絲綿廠房已經投入使用,工人們在嶄新的廠房裏加緊趕制訂單。
據了解,爲打破企業發展瓶頸,給客戶提供更高效、優質的産品,南充銀海絲綢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3日啓動廠區改造擴能及形象提升工程。目前,項目整體推進順利,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0%。其中,包括絲綿廠房和烘幹房在內的3000多平方米標准化無塵車間已順利完工。值得一提的是,該無塵車間作爲東西部協作項目,在協作機制的助力下,正加速推動銀海絲綢的産業升級進程。
而智能化改造則是此次升級的核心亮點。“我們的無塵車間內正在安裝兩台運輸機器人,安裝完成後,將與全自動輸送裝置共同構建智能物流體系。此外,中國蠶絲被之鄉文化館也將配備一台解說機器人,爲參觀者詳細講述南充絲綢的千年發展史及蠶絲被制作工藝等相關內容。”南充銀海絲綢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彭偉說。
與此同時,精煉車間框架已搭建完成,即將陸續配備新型打棉機、甩幹機、煮繭機、省力化煉桶等設備,其中,省力化煉桶可實現蠶絲脫油脫膠的全流程機械操作,徹底告別傳統人工模式;蒸汽房與雙氧水儲罐的科學布局,則讓生産流程更趨環保高效。倉儲環節中,標准化倉庫配備的智能噴淋系統,將消防安全等級提升到新高度。按照計劃,精煉車間預計9月底前可投入使用。
在現場,筆者還看到在建的中國蠶絲被之鄉文化館也進入了項目收尾階段。南充銀海絲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這座500平方米的文化展示空間,未來將融入蠶絲被系列産品陳列及南充絲綢發展史等內容,串聯起工業生産與文旅體驗,助力打造“工業旅遊+鄉村旅遊”的創新模式。與之配套的四層綜合大樓,集産品展示、質量檢測、職工培訓等功能于一體,建成後將構建起從生産到體驗的完整價值鏈。
“目前新廠區的無塵車間、精煉車間等已基本建成,預計年底全面完工。”彭偉表示,隨著各處改造點位的陸續完工,銀海絲綢也將形成從原料加工到成品産出的全鏈條生産能力,大幅提升生産效率與産品質量,還能借助中國蠶絲被之鄉文化館與綜合大樓的聯動效應,實現工業生産與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這一升級不僅爲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還將進一步擦亮嘉陵“中國蠶絲被之鄉”的金字招牌,帶動區域絲綢産業集群發展,爲地方經濟增長貢獻力量。
来源:南充日报 |